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40

40.有些灵人从天堂

40.有些灵人从天堂被告知,水星灵曾被应许他们会看到主。于是,我周围的灵人就问他们,他们是否记得这应许。他们说,他们的确回想起来了,但他们不知道这应许是不是以不容置疑的方式作出的。就在他们彼此议论这一点的时候,天堂的太阳向他们显现了。只有那些至内在或第三层天堂的人才能看到天堂的太阳,也就是主;其他人只能看到由此而来的光。一看到这太阳,他们说,这不是主神,因为他们没有看见祂的脸。与此同时,灵人继续彼此交谈,但我没有听见他们说的话。这时,太阳忽然又出现了,主就在它中间,被太阳的光环围绕。一看到这一幕,水星灵深深谦卑下来,并沉了下去。这时,主也从那太阳向这个星球的灵人显现,这些灵人为人时,曾在世上看到过祂。他们所有人,一个接一个,因而许多人依次承认,这是主自己;他们当着所有会众的面承认这一点。然后,主还从那太阳出来,向木星灵显现;他们大声宣称,这是主自己;当宇宙之神向他们显现时,他们曾在自己的星球看见过祂。主是天堂的太阳,是那里一切光的源头(AC 1053, 3636, 4060)。主向那些在其属天国度的人如此显现,在那里,对主的爱居于主导地位(AC 1521, 1529-1531, 1837, 4696)。祂出现在右眼层面上方的中等高度处(AC 4321, 7078)。因此,在圣言中,“太阳”表示神性之爱方面的主(AC 2495, 4060, 7083)。灵人和天使看不见尘世太阳,取而代之的是一团黑暗,这黑暗不是在前面,而是在后面,与天堂太阳,也就是主相对立(AC 9755)

属天的奥秘 #9990

9990.“取一只小

9990.“取一只小公牛,牛群中的一个儿子”表属世人或外在人的洁净。这从“小公牛”的含义清楚可知,“小公牛”是指属世人或外在人中纯真和仁爱的良善(参看9391节)。由于经上说“牛群中的一个儿子”,所以也表示那良善的真理,因为“一个儿子”表示真理,“牛群”表示属世层。“儿子”表示真理(参看489, 491, 533, 2623, 3373, 9807节),“牛群”表示属世层(参看2566, 5913, 8937节)。“一只小公牛,牛群中的一个儿子”在此之所以表示属世人或外在人的洁净,是因为这动物被献为祭,而祭牲表示从邪恶和虚假中洁净,或赎罪,在此表示从存在于属世人或外在人中的邪恶和虚假中洁净。但“公绵羊的燔祭”表示属灵人或内在人的洁净。
  要知道每种燔祭和祭牲具体代表什么,必须知道人里面有一个外在和一个内在,它们各自里面都属真理之物和属良善之物。因此,当一个人要重生时,他必须在外在和内在方面都重生,在真理和良善方面的这二者上重生。但一个人在能重生之前,必须从邪恶和虚假中洁净,因为这些就是那挡道的。公牛、小公牛、公山羊的燔祭和祭牲代表外在人的洁净;公绵羊、小山羊、母山羊的燔祭和祭牲代表内在人的洁净;但羔羊的燔祭和祭牲代表内在本身,或至内在之物的洁净。因此,从献祭的动物本身就能看出所代表的是哪种洁净或赎罪。
  之所以说“所代表的”是哪种洁净或赎罪,是因为燔祭或祭牲并不使人洁净或给人赎罪,仅仅代表洁净或赎罪。有谁不能知道这样的动物祭品根本不会移走与一个人同在的任何邪恶或虚假?可参看2180节所提到的地方。这些祭品之所以不会移走邪恶或虚假,仅仅代表对邪恶或虚假的这种移走,是因为在以色列和犹太民族当中所建立的,只是一个教会的代表,这个代表用来将他们与天堂,并通过天堂与主联结起来(关于这个主题,可参看9320e和9380节提到的地方所作的说明)。从本章后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小公牛、公绵羊和羔羊具体代表什么,因为它们是那里所论述的主题。
  

属天的奥秘 #8094

8094.“虽然那里

8094.“虽然那里近”表虽然它首先出现。这从“近”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分离之信时,“近”是指它首先出现。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当如何理解关于分离之信或唯信首先出现这个观点。生活的邪恶伴随着它自己的虚假,这虚假就隐藏在陷入生活邪恶的人里面,有时他意识不到虚假在他里面;不过,一旦他思想教会的真理,尤其当他思想得救时,这虚假就会出现,并清楚显明自己;他若不能否认真理本身,就是真理的一般方面,就会以适合自己邪恶的方式来解释它,从而歪曲它。因此,当他思想信和仁,也就是教会和得救的两个必不可缺的要素时,信立刻出现,但仁不会,因为仁反对生活的邪恶。结果,他也将仁抛到一边,只选择信。由此明显可知,信之真理是“近”的,但信之良善不近;也就是说,首先出现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许多虚假和错误的观点都是从这个错误和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接踵而来的,如:善行丝毫无助于得救;人的生活死后不会跟随他;那时人唯独凭恩典通过信得救,无论他在世上过着怎样的生活;最坏的罪犯也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凭信得救;邪恶能在一瞬间被抹除。这些和其它类似观念就是进入人的思维,并通过这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所确立的观念;它们以一个连续的链条从它延伸。但是,如果仁和生活是起点或第一个原则,那么看待这些观念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